1. sdjdasha 2022-05-24

    好耶!

  2. fqqag 2022-05-31

    .
    6

  3. sdjdasha 2022-11-06

    我打通了!黑白转彩色的地方好有趣,我正在想没完没了的忧伤什么时候结束,忽然就转入了回忆。啊,回忆好快乐!!!谁不想重回大学!!!
    我喜欢字体变化和音效,剧情里有一处小小的转折,音乐正好停了,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音乐正好播完,那个转折好有意思(就是我也惊觉自己是小坡一份子那里
    然后,然后!!!竟然在关键情节处未完待续,很有商业头脑!等待正式版发售!(存档可以继承不

  4. sdjdasha 2022-11-06

    文字充满了南方口音,感觉好快乐,我也想去南方了!

    • 无有时代 2022-11-08

      @sdjdasha:哈哈哈口音方面真的吗,我自己觉得还好耶,可能我自己就是南方人所以就不太觉得吧233

      所以快来吧!你会在一声声靓仔中迷失自己(坏笑)

  5. 李农民 2022-11-06

    玩了一下,感觉不错!
    从精彩程度上来讲——说实话并不怎么精彩,好玩,娱乐性不强。
    但胜在场景真实,情感真挚,让人回忆起一些过去的日子。

    看到那些曾经的热热闹闹,变成如今的冷冷清清,任谁都会有些感慨起伏。
    这是很核心的一个体验。
    我大学毕业时,也差不多是最后一个走的。出租车带着我的行李驶出校园。
    虽然那时的心里是有些叛逆和愤懑的,但仍然对那个生活了四年的地方有些复杂的情感。
    是不舍还是解脱,我说不清……

    是的,这就是我玩的时候的心流,脑子里也跟着视角人物“我”,回忆起了一些过去。
    鲜活、落寞、傻乎乎、百无聊赖,是啊这就是青春。

    作为一个剧情向游戏的demo,做到这一步算是足够的了。
    问题是接下去的发展……一直回忆青春,我作为一个“无知且残忍”的玩家,说实话会很疲倦。
    接下来的展开,是需要好好考虑的。
    是接上一些娱乐化的奇幻或灵异的故事……
    还是继续回忆青春……如何保证玩家的兴趣……都是问题。

    加油,尽管有些粗糙,但整体感觉很棒。

  6. 无有时代 2022-11-08

    @sdjdasha:哈哈哈我也觉得黑白转彩色的那个地方很不错,是个值得自豪的设计呀~用回忆衬托一下现实的忧伤(大学真的快乐呀!特别是疫情前)至于小坡那里,是故意的啦,没想到这个小设计也会被注意到耶

    关键情节当然要隐藏啦,不然游戏真的就是免费发售了(笑哭),存档继承……嗯,我的码力还不支撑这个,这就是剧情类游戏的试玩尴尬……只能希望到时细节改进多一点,让老玩家也能有新感受吧!

    • sdjdasha 2022-11-08

      @无有时代:打开steam的云存档功能就可以设置!(不过想不起来在哪里了你找找

  7. 无有时代 2022-11-08

    @李农民:哈哈哈多谢你的评价啦!“情感真挚”已经是很好的评价了,想必每个艺术创作者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有这个效果吧~

    是啊,大学毕业想必就是这样的体验吧,总是复杂的,我自己也没想到这样的作品(材料略显粗糙)真的能让人回忆他自己的大学生活,还是很惊喜的嗯嗯

    至于剩下的情节,其实故事已到尾声了,如果再接什么超展开,故事反倒显得不伦不类了,所以……嗯,对,就是结局和彩蛋了。敬请期待呀哈哈哈

    总之,多谢你认真的试玩和评价啦!

    • sdjdasha 2022-11-08

      @无有时代:我觉得结尾揭秘“她”是谁就很棒了!实在太好奇了!是之前出现过的角色还是船新角色呢,让我们拭目,不对,拭钱包以待(所以还有多久

    • 无有时代 2022-11-12

      @sdjdasha:哈哈哈敬请期待吧!嗯……有多久我自己都不知道,正在艰难开发中ing(我也想快点,但快不了咳咳)

  8. 无有时代 2022-11-12

    @sdjdasha:噢噢好,有空我试试,找找看在哪里~

  9. 方程 2022-11-16

    本来写了一篇很长的评测,仿用“文学批评”的风格写的,但渐渐感觉没必要发了。
    把我的感想总结一下,发在这里吧。

    1 故事舞台就在我住的这个城市。那个大学在游戏中出现过的几个场景,我都很熟悉。那片海滩就在我家楼下。那个老街小店,几个配角,看化名,虽然不100%确定,但猜测应该以前我在老街那时候同事的那些人。我讨厌那所大学,我也讨厌校园生活,宿舍、饭堂、课堂,同学与老师是我的噩梦。我讨厌那个港湾,那是我每天必经之路,避无可避。我也讨厌老街那群人,我跟他们有仇也有怨,志不同道不合。所以,游戏的全程,我是顶着强烈的恶心感玩下来的……太不幸了。故事主角的感情和思想,和我完全不通,他所珍视和喜欢的那些人、事、物恰好就是我最深恨痛绝的那些人、事、物。都怪它的取景和舞台选址。我太倒霉了。

    2 虽然是自传体,但语言更接近私小说(伪日记,写作目的是给别人读的,但模仿日记的写作方式的文字作品)毕业前一天的“我”和回忆中几年前的“我”和正在写下这些对白台词的“我”,不同时空的“我”,在文本上没有被区分开,似乎是同一个主体。很像日记,一切内容都在“当下”,都是写作当时的思想,不同时空所有回忆都混在了一起。

    3 用了实景照片,用了真实地名和真实生活中的人的名字,感觉应该是自传,写的是真人真事。至少,故事原型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那样,尾声中的“她”的原型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吗?这个问题挺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应该我应该如何理解剧情、主题、人物与写作动机,也会涉及到人物原型的知情同意。例如,“小坡工作室”提到的那几个配角能不能等同于我认识的那几个人,他们是真人还是文学构造,对我的影响很大,能直接影响我玩过游戏之后应该是去写日志抱怨和诅咒他们还是去分析他们在故事中起的作用。你多次提到博尔赫斯和“复古”,所以我猜测这应该不是真人真事。现实中的“小俊”大概没说过那些话,或者大学里就没这个同学,小俊针对“婚姻”所说的话,我倾向理解为类似柏拉图对话录,持有“爱情在婚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现象在人类历史上是比较现代的事情”这一观点的是你,作者本人。

    4 序章的时候要求我给主角取名,很不对劲。为什么要让读者为“我”命名呢?这个“我”本身就有自己的名字啊。我第二次玩的时候,干脆就给他取名叫“无有时代”了,这样给我个人的感觉更“对头”一些。

    5 总的说,很符合期待,很有“文学”感。就像在读某个中学学生的空间日志。语言和文体虽然不是我最喜欢的那种,但能看得出是无有时代本人的那种。游戏的表现与无有时代在indienova的日志相互契合,可以作为理解材料互补对照着来读。

    • 无有时代 2022-11-16

      @方程:其他点我晚些再回复哈,主要是比较好奇第1点,难道我们以前见过吗?小坡那家店你有去过吗~还是说,在我来小坡之前,你才接触过的?其实每一年小坡成员都会不一样,所以我也不太确实你说的人是指哪些,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小坡成员大多数都是女的,同事???难道是我一直误会搞错了?按理来说,如果真是同事过,那我们应该早就认识了啊~
      至于大学,呃,我就不多说了,本地人对那所学校的看法很复杂(这里我分享个趣事,有老人家问我读哪里,我说学校名字,他们不知道;我说xx中专,他们就很高兴,说那所学校很好233)。学校生活的话,几乎所有大学都是这样的(疫情之前),我也没办法……至于赤坎老街那群人,按我对老街的了解,其实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概括,因为很多的历史原因,其实里面的人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政府把很多房子都租给低保户了,所以有时难免给外面的人不太好的印象。

      最近由 无有时代 修改于:2022-11-16 21:56:08
  10. 方程 2022-11-16

    记得很久以前无有时代你说过你不是我鄙视的那一类人,但玩过这游戏以后,我几乎100%肯定我是你鄙视的那一类人。幸好我与你不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这个城市面对面结识的……要不,我和你肯定结仇……

    • 无有时代 2022-11-16

      @方程:我个人极少与人结仇,当然别人心里对我什么看法我就不知道了。不过说到鄙视的人,我在小坡还真结仇过一个,原因也没有很复杂,就是她只看得起有实力的人(她自身能力很强),而我比较随和(当然也没什么实力),合作的时候就有了很多矛盾。

      不知方程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难不成你也崇尚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吗2333~当然啦,不方便透露也没关系,我也就随口一问。

      ps:若是当时你真的在那个城市见到我,那么你很有可能也不会注意到我233(我存在感很弱,除非真的有事务)。

      最近由 无有时代 修改于:2022-11-16 21:57:29
    • 方程 2022-11-17

      @无有时代:见面肯定是没见过面的。从时间上看,无有上大学的时候我已经退缩宅居了。我是没听说过“小坡”,但“许老师”和“阿超”这两个名字很熟眼,这城市的文艺青年也就那么几个,即使就是我想象的那几个人也不奇怪,但也有可能不是。毕竟我退出社会的时间很早很早,当年认识我的那群人很可能已经都不在了。(我还是把城市名字屏蔽掉吧,不让别人那么容易就知道哈哈。但是有心人还是一查就能知道的,毕竟你都用实景照片了,而且也没有表明是架空设定,隐私泄露和名誉侵权方面的问题得考虑一下呐)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2-11-17 19:17:10
    • 方程 2022-11-18

      @无有时代:说到社会达尔文主义吧,我反对的不是弱肉强食,我反对的是“竞争”这件事本身。你看不起大专,你看不起低保户,你看不起经济发展滞后,你不喜欢自己念的是大专,你不喜欢自己是低保户,你不喜欢自己住的城市发展滞后……你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想自己的游戏卖得好,你想认识一群理解自己的志同道合的好友,你想“小坡”能继续运营下去,你想和自己的女人能在一起,你想自己能拥有美好的大学校园生活……这一切的“想”,都是你的“执”。你以为“想要生活过得更好”是人之常情,你以为社会上的大多数一般人都像你一样有着“向上”的梦想。那些不同此道的人,你会用“躺平”“摆烂”“混日子”或“卡夫卡”等语词去诠释他们。你会害怕自己有朝一日变成他们。百度一下,你会看到“不甘心自己也躺平”“我应该如何是好”是时下青年人的一种很常见的观念意识——所谓的“不甘心”,所谓的“如何是好”,其实意味着她们在心里真正想要的是拒绝竞争,但在意识上却在拼命抵抗这股拒绝的“冲动”。在《她毕业了》里面也能很清楚看到这种青年人的自我悖谬意识。这就是“执”。

      你和你所说的那些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是同一类人,你和他们一样,都自愿把自己放进赛道,自以为想要比赛的奖励,从未想过退出比赛。你和他们是五十步笑百步。

      对你来讲,生活就是一场竞争,你不想输,即使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输的权利。我就想问了:为什么不念大学就不行?为什么没有工作就不行?为什么没有女人就不行?为什么低保户靠社保过活就不行?为什么当一个中年独身秃顶大叔就不行?让我诧异的是,居然一直都没有哪个人或哪个故事(例如这个《她毕业了》也是)曾经试图回答过上面我说的那些问题。太无聊了。

      今天我在一篇微信荐书文里也看到了关于这个的谈论:
      https://mp.weixin.qq.com/s/s70DjGwW9w7Ieiltt7yiMQ

      “每个故事的后面,都写着大大的几个字:‘你也可以’。”
      “每个人都被‘为什么你不可以’质问着,只能向着唯一的目标拼命奔跑。”
      城市人都在追梦,没有人认真想过为什么我就不能没有梦。
      文章把这种窒息到叫人失去“反思”机会的社会氛围称呼叫作“同辈焦虑”。

      你现在可能还很难理解,很难接受我的话。你现在还有欲望,还有“执”。到了你再也没有梦想以后,我们也许就能对话了。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2-11-18 19:20:00
    • 方程 2022-11-18

      @无有时代:“到了你再也没有梦想以后”是中性化的表达,我原本的心里话是“到了你摆脱梦想的诅咒以后”。你也是自己梦想与欲望的奴隶……你希望将来能和你的女人在一起,这份希望是那么真挚那么强烈,以至于你无法将“独身终老”或“包办婚姻”也视为可选的人生选项。也许《她毕业了》不是一个爱情故事,也许在这里的“爱情”只是“梦想”与“希望”的隐喻。我真心希望的是无有时代也能有朝一日摆脱梦想的诅咒。当然,我的这些评语的大前提是“她毕业了是非虚构作品”,作品代表了作者的心声;如果它是虚构作品,我就需要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了。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2-11-18 21:32:10
  11. 无有时代 2022-11-17

    @方程:哈哈哈我后来想了想,也猜到你应该没见过,因为小俊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小坡的,如果你真的有了解,就不会问有没有小俊这个真实人物了。许老师已经离开了,他本来就是外地人,而阿超虽是本地人,但恰好名字有个“超”而已,是我的师兄,不可能有这么出名……隐私问题我也考虑到,所以都是取花名或别名(当然,有些可能还需要再改改),至于实景照片,大学长得都差不多,除非读过,不然真不可能看出来是哪间。而港湾那里,我其实放了好几个港口的照片进去,你说天天路过那里,我猜是金色沙滩或者桥底那张吧233(其他地点都有点偏),而如果有人看海边就知道是哪座城市,那可能性也不大,毕竟海边城市那么多~

    • 方程 2022-11-18

      @无有时代:可能只是巧合同名吧,也无所谓。关键是作品整体的定位——是虚构文学(小说)还是非虚构文学。我个人感觉应该是非虚构。虽然用了类似私小说的写法,但其实是自传。这会影响我应该如何解读故事人物的言语、行动和他们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如果是虚构,那么人物之所以是那个样子是因为作者需要他们是那个样子,他们是故事的组成部件;如果是非虚构,那么人物之所以是那个样子则是因为在作者眼中看来他们是那个样子,故事只是一种表现的手段。其实就是个主和次的问题。就是故事和现实,哪个是目的哪个是手段的问题。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2-11-18 20:13:30
  12. yellow 2022-11-18

    我这个人吧一般不认字认脸,细一看这是我肌肉男头像那个兄弟。找个时间下载玩一下。

    最近由 yellow 修改于:2022-11-18 09:56:09
    • 无有时代 2022-12-04

      @yellow:哈哈哈哈好啊好啊,就等你了兄弟!

  13. sdjdasha 2022-11-18

    不好意思我可以说……嗑到了吗(不好意思地挠头)

    • sdjdasha 2022-11-18

      @sdjdasha:指楼上评论区(越过黄色的那个网友,你怎么忽然出现挡住我了!

  14. 无有时代 2022-11-19

    @方程:首先,这是一款半自传体游戏,我也不好解释哪里是虚构的,哪里不是(何况游戏并没有完成),我更想把解读的自由交给玩家,我也尊重你任意解读的自由。但我不得不澄清一下,我个人没有看不起你提及的那些点,游戏中的我也没有,更没有关于“向上”“赛道”等种种想法,“想要”的部分有些的确如此,但有些只是不舍而已,没有其他想法。
    此外,我只是个希望大家都能过上好生活的普通人,因此关于竞争,我的看法是“世界本不用竞争,它足以让地球所有人都能吃得饱、穿得暖”,但很可惜,我们现在的社会因为种种原因,还有很多人过着艰难困窘的生活,而与此同时朱门公子正穷奢极侈、挥霍无度。

    我当然明白你的意思,但我的能力不足以回答你的问题,因为就算你是对的,社会一样会源源不断诞生“赛道上的人”,扩张(体现为不停劳作)是资本体系的本质,就像它永远会追求利润而不顾任何后果,马克思讲得已经很明白了。
    “执”是偏佛教的理解,我个人没有太多意见,你大可以这么去理解常人的梦想与希望,觉得那是一种诅咒或束缚之类的东西。但或许没有梦想也是另一种诅咒(这倒有点偏基督教了),正如昆德拉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提出的问题一样:重是不可承受的,那看似相反的轻难道就可承受了吗?
    最后,我拿玄乎又玄的两句话代表我的观念,以及作为对你的回应。第一句是我高中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的”,第二句是博尔赫斯说的“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但却是一种必须的幻觉”。

    • 方程 2022-11-21

      @无有时代:我没想到会联想到“资本体系”那么宏观的层面去。

      我想想,该怎么说呢?

      譬如说,大学毕业以后,你不会因为读完大学就完了,你会进入公司上班;你进入公司上班以后,你不会因为通过面试就完了,你要积极工作抓住机会表现。就好像谈恋爱,你不会因为找到了女朋友就完了,你要和她考虑怎么结婚;结婚以后,你也不会仅仅因为结了婚就完了,你要考虑生活开支,要考虑生儿育女……

      所有这一切“社会活动”之中,只有读书上学不一样。无论是什么学校,至少校园生活总是有期限的。你按约定在校内消耗完规定的时间以后,你就可以离开,你就需要离开。你说资本体系的本质是扩张,但社会的问题不在于“扩张”,而在于“延续”——也就是“保存自身的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性活动之中,唯有校园生活注定不会无限期继续延续下去。这是“校园”最特殊的一个特点。其他的事,无论你在干的是什么,你都会有“无穷无尽”、“无休无止”不断继续干下去的可能性……这一点对理解《她毕业了》的主题基调非常重要。之前我对故事的解读是“不甘”,与“不舍”的区别蛮大的,但“不甘”与“不舍”在这点上一致:它们都不认为“结束”是好事;只是前者不接受结束,后者更多的接受了结束。对校园生活有不舍之情的人,和没有不舍之情的人,本质上有许多不同;相对而言,有不舍之情的人将来成人之后在其他社会场合做其他社会活动,如果遇上了有认同感的人物或团体,这种人会更倾向努力用心令人情或合作关系尽可能长久地延续下去。《她毕业了》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就这类人——从“小坡”、从大学舍友、从对婚姻的评论、从海边哼歌等环节,都能看出,作者习惯希望自己认为“好”的事或物能尽可能长远地延续长存。这个“作者”是否能等同于游戏作者无有时代?——这取决于作品定位是虚构还是非虚构。所以我才如此在乎“虚构性”这个问题。

      这个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我是几乎相反的。

      用我在一个群里说过的话来表达我的观点,就是说,“不以退学为目的的上学、不以离婚为目的的婚姻、不以辞职为目的的工作、不以绝交为目的的交友……就像不以死亡为目的的生命一样,非常匪夷所思,我无法理解,但仅仅因为世上大多数人都是那样,我也只能装出和他们一样的样子了。”

      如果你听说过对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应该也不会觉得我的这种人生观难以理解。但我这种人生观在现在的这个社会毕竟不是大多数,所以,在大众场合直接说出来,难免就会感觉很诡异。但若能平心而论,既然被力比多/权力意志驱使的人是“梦想的奴隶”,那你说被死亡冲动驱使的人是“反梦想的奴隶”其实也没错。的确是这样的,我们都是命运的奴隶。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2-11-21 17:45:40
    • 方程 2022-11-21

      @无有时代:关于《她毕业了》可讨论的点还有很多。例如最上面提到的几个点之中的第2个点。

      我以前读过一本叫《亲爱的值得吗》的都市小说,分上下部,上部讲的是大学时代,下部是跳到了毕业十年后的演艺圈。虽然故事背景变化了,但人物和故事基调甚至故事类型始终如一。很多都市剧似乎都这样,在文本中看不出时间的流动,“故事者”就像永恒在场的上帝,同时活在所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上。

      《她毕业了》的故事也是,至少存在过三个“我”:一个是大学期间和室友打篮球、听女同学谈婚姻观、在饭堂闲聊未来、在“小坡”和孩子玩耍的“大学生”,一个是在海边哼歌、在图书馆最后一次读书、终章散步归来与室友最后一次闲聊的“毕业生”,一个是毕业一年之后、开始着手写下这些文本的“文本作者”。至少存在着这三个“自我”。但“文本作者”与“毕业生”与“大学生”这三者的情感和人生观是混同难分的。即使我将“毕业生”的所思所想(“现在还能做什么呢,除了离开”)想象成是“大学生”对未来自己的所思所想,也不会出现突兀感与矛盾感。也就是说,在《她毕业了》故事里时间是静止的,全部的事件都像是发生在同一个时刻点上,哪怕把整个故事的性质假想成是某个在校学生关于“未来的自己”的回忆,也没有问题。

      围绕这个游戏,可以展开讨论的点还有很多。实景照片也好,叙事视角也好,故事主旨也好,文本体裁也好……最终,都紧紧围绕着“非虚构性”这一个点。也就是说,整个故事是游戏作者的一次回忆——真实意义上的回忆。众所周知,所谓的回忆都是“非线性时间”的,好几个“我”看上去像是同一个人,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如果依接受美学的看法,作者和读者对作品其实都没有“垄断式”的解读权,也就是说,即使无有时代认为自己是一半虚构一半纪实,认为自己投寄其中的是不舍之情,那也不一定是最终答案,甚至不一定是最贴切最合适的解读……所以,就是说嘛,无论我们如何读,都值得继续保留意见。唉,我真该把所有评论好好整理写成一篇完整评测后再发表的……

    • 方程 2022-11-24

      @无有时代:对了,感谢荐书,我下一部小说就定下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了!

    • sdjdasha 2022-11-24

      @方程:我最近才开始看百年孤独,之前一直听说名字很难记盲猜自己会一头雾水所以没读,结果最近听另一个网友说名字不重要,混了也挺好(我竟然是这样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于是我就开始读了,觉得读起来好爽啊哈哈哈哈哈(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百年孤独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打字前我脑子里还是不可承受生命之轻)(搜了一下发现这俩都不对哈哈哈)是同一本书。直到现在我觉得这俩书在我脑子里依然占了同一个坑位,估计我得读过轻这本才能把他俩分开吧

    • 无有时代 2022-12-08

      @方程:嗯……你的意思我大概也能理解,对于学校生活的阐述我也认同,因为对于资本来说,“存续”与“扩张”本就一体两面,资本必须依赖扩张才能存续,而学校作为培养劳动力的预备工厂,必定存在一个出厂日期来投入社会生产。
      然后你看出来“作者习惯希望自己认为美好的事物能尽可能长远地延续长存”,这个我身为游戏作者不能否认,但也不太想完全承认,我暂时很难用文字表达关于这个的想法,可能我自己也没想清楚吧。

      回忆视角的话,我身为作者似乎也赞同你的观点,你确实看得很敏锐,但这毕竟不是最终版本,有些地方我还需要再仔细斟酌思考一下(这也是试玩版的意义233);也包括取名的部分,你说得很好,我是因为考虑玩家的代入感才设置取名的,有些玩家很喜欢,但经你这么提醒,我是要好好想想了。

      最后关于作品解读,我也赞同,误解是作家的宿命,解读也算一种再创作,我自然是欢迎各种解读的(尽管我不一定都赞同),所以不用整理好再发表啦,现在这样我觉得也很好。
      真的十分感谢你的意见!

      最近由 无有时代 修改于:2022-12-08 22:23:44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前往登录页面